定向软通道”原理与方法

“定向软通道”原理与方法

原创:孙树杰

“定向穿刺脑内血肿新技术”,即“方体数字化脑内血肿三维定位手术系统”,俗称“定向软通道”技术,是一种定位准确、操作简便、疗效好,无需开颅和输血、费用低廉,更适宜目前国内医疗条件下救治高血压脑出血的全新手术技术。

一、定位原理

该项手术系统的定位原理基于数字化三维坐标体系,即空间任意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由三维定向坐标系统所确定,一个物体的三个切面(矢状面、水平面和冠状面)相互垂直时其交点只能有一个。根据上述原理,与颅脑解剖相结合,把“类圆形”的头颅“框”在一个方体内,根据方体内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相交形成三线一点的原理,可分别找出通过该点的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形成以该点为原点的三维定向坐标系统。结合CT 扫描所提供的立体定位参数,就可以确定颅内所设定的靶点。

方体数字化脑内血肿三维定位的简化方式是利用相互垂直两个条孔板组成的立体定位尺,读取CT扫描所提供的颅内血肿立体定位数据,采取方体数字化三维定位方法就可以确定颅内任意一个靶点。此定位方法称为“2131”定位法,即两个垂直平面(尺)代表一个方体,三个相交垂直面确定一个靶点的方法。

临床上,本技术将CT扫描的层面作为水平面,以垂直水平面的颅脑前后平面为矢状面,用立体定位尺来确定既垂直于水平面又垂直于矢状面的颅脑冠状面,以上三个平面作为定位的基础标准面,利用上述原理来确定脑内的任意靶点,从而脑内任意一点都可以通过该三个基准面的相交点来确定其位置。因此脑内血肿的中心靶点可由相互垂直的三个平面来确定,并可将脑内血肿形态投影在颅脑前额部、颞部、顶部及枕部。三个相互垂直的任意二个平面相交所形成的直线皆可做为穿刺入颅的路径,而另一平面所在的位置则作为入颅深度的标志,这样就可以准确无误地到达所要进入的血肿靶点。

二、定位方法及步骤(头部方体画线定位法)

(一)阅览CT片,首先以OM线所在平面为基面,确定每层颅脑的正常解剖结构,以1cm层间距为标准,根据每层解剖所构成的CT影像平面,将其归纳为如下口诀:零底孔(颅底,双耳道孔、枕骨大孔);一四眼(四脑室,眼球);二鸡鞍(鸡冠 蝶鞍);三环裂(环池 外侧裂);四叠突(四叠体 枕内隆突);五镰二(大脑镰及侧脑室前后角和第三脑室所形成的二个小字);六二八(侧脑室前后角形成的二个八字);七顶侧(可见侧脑室顶部);八额顶(可见部分额叶和顶叶);九顶全(全部为顶叶)。

(二)根据CT片上的比例尺,计算出血肿量及血肿中心穿刺靶点的位置及其三维数据。

具体方法如下:

1、测血肿量:先确定血肿的第一层和最后一层,两层间的距离(cm)为高,然后测量最大层面上血肿腔的长(cm)和宽(cm)。依据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量=长×宽×高/2。

2、血肿穿刺靶点位置的选择:

1)单血肿靶点选取血肿的最大层面的中心位置为中心靶点。

2)多中心靶点或两个以上的血肿中心靶点,按血肿分区域内的最大层面的中心位置,确定各自的靶点。

3)脑室内的出血穿刺点,多选择侧脑室前角。

3、血肿中心靶点三维数据的测量:即“一个半径,三个距离”。半径是指颅脑半径,它为测出CT扫描血肿最大层面的左右横径的一半距离(包括头皮的厚度);三个距离是指血肿中心靶点到同侧的颞部、额部及OM线的距离,分别称为颞距、额距和高距。

(三)常用体表标志线

1、正中矢状线:从两眉间中点向后至枕外隆突的连线。为上矢状窦的投影线。

2、OM线:从目外眦到外耳门上缘的连线。为颅部CT的起始层。

3、下横线:自眶下缘后向至外耳门上缘的连线。为大脑的最低层面。

4、上横线:经过眶上缘与下横线平行的一条横线。

5、前垂直线:经颧弓中点作一与上下横线呈直角的线,该线向上也与正中矢状线呈垂直关系。

6、中垂直线:经下颌骨髁中点向上平行于前垂直线的线。

7、后垂直线:经乳突根部后缘作一与前、中垂直线平行的线。

(四)重要颅脑血管,静脉窦及骨窦在头皮的投影

1、脑膜中动脉:主干位于上横线与前垂直线的相交处,该处称为“翼点”。其前支经过上横线与前垂直线相交点,继而向上弯曲走向颅顶。其后支经过上横线与中垂直线相交点斜向上后走向顶枕点。

2、上矢状窦:在正中矢状线下。

3、窦汇:在枕外隆突相对应的颅骨内侧。

4、横窦:位于枕外隆突到双侧乳突根部的连线下。

5、乙状窦:位于乳突根部后缘下。

6、额窦:最上缘位于CT扫描层面的第四层。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