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A重建的动静脉畸形(AVM)三维影像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http://www.slicercn.com/?p=4461

作者:束旭俊 解放军第82医院神经外科

杜昌旺 西安交大一附院神经外科

曹玉福 鹤岗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文章所有权归属作者,如需转载或引用图文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更多3DSlicer教程请关注公众号:SlicerCN3DSlicer社区),问题交流及答疑请关注论坛:https://forum.slicercn.com,需要邮箱进行注册并验证。

导言


颅内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结构复杂,形状也有很多种:球形、椭球形、圆柱形和圆锥形,其中圆锥形最常见。AVM一般都有供血动脉(feeding artery)、引流静脉(draining vein)、瘘道(fissure)这几个部分组成,明确这些关键解剖结构对AVM的手术和介入治疗都十分关键。

脑血管造影(DSA)可以看到造影剂流过AVM的情况,能识别哪些是供血动脉、哪些是引流静脉、哪些是过路血管(bystander artery),因此最有价值。CT、MRI也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CT能明确是否有钙化、出血;MRI能观察AVM是否侵及运动、语言等功能区,也可判断它与临近脑沟是否存在清楚的界限,有利于指导术中分离。正因为AVM的结构复杂,所以需要从各个角度,各种检查方式来尽可能全面的了解AVM的结构特点。正如M.T.Lawton教授在《Seven AVMs》一书中所说:在做每一个AVM手术之前,我都要一遍一遍、一张一张、一个序列一个序列地看患者的术前影像,以熟悉AVM的结构,而不是等到手术中去发现,手术中只需要核对及确认。”

解剖概览


接下来我们简单回顾一下AVM的两个重要结构,引流静脉和供血动脉。

引流静脉(Draining Vein):AVM的引流静脉往往位于表面,它们的直径较大,并常包绕动脉迂曲走行。在AVM手术中,引流静脉往往要到手术最后再阻断,过早或错误阻断了引流静脉,会导致AVM内血流张力增高,导致AVM膨胀,发生术中破裂出血。一旦破裂出血,不像动脉瘤手术,可以临时阻断动脉瘤近端和远端载瘤动脉来孤立动脉瘤。AVM一旦破裂出血,出血往往是多个部位,单纯压迫加吸引器很难有效清除术野内的血液;其次,AVM常有多条供血动脉,且一般都位于深部脑实质内,很难在出血第一时间找到它们并进行完全阻断。所以,识别并保护引流静脉是手术当中第一个关键点。

因畸形血管团中混合着动静脉血液,静脉和动脉的颜色往往都呈现鲜红色。其次,由于动脉静脉化,静脉动脉化等变异,血管直径粗细不一,行走迂曲,术中很难通过肉眼来辨识,所以通过术前影像来辨别引流静脉是最可靠的方法。

供血动脉(Feeding Artery):AVM往往有多支供血动脉,手术当中需要首先识别并夹闭供血动脉,使AVM内部血流减低,降低其张力,利于分离和切除。通过术前影像,首先要明确供血大动脉的名称、个数、大小,是否有分叉、是否有动脉瘤等信息;其次,辨别运输血管(transit artery),既对AVM也对正常脑组织供血的血管;最后,辨别过路血管(bystander artery),即对AVM没有血供,只是从旁经过。详尽了解上述供血动脉的信息对手术至关重要。

病例展示


CTA是AVM初步筛查和明确诊断最常见的检查,本次利用CTA数据在3D Slicer上对AVM进行三维重建,探索静态三维影像下辨别引流静脉和供血动脉的价值。

下图可见AVM主体位于右侧额叶内,深达侧脑室,内侧延伸至中线,体积较大

通过三维重建,脑表面可见粗细不等畸形血管,连接矢状窦和侧裂静脉

供血动脉(Feeding Arteries)

剥离脑组织,可见该AVM的供血动脉主要来自右侧大脑中动脉和右侧大脑前动脉

右侧大脑前动脉A2段向上走形,末端分为胼周动脉和胼缘动脉,胼周动脉在畸形血管团内侧向后走形,未参与AVM供血;而胼缘动脉继续向后上方走形,在AVM内侧分成3个分支血管。

从下图可见,这3个分支血管行走于脑表面后直接参与AVM的供血。

因这3条血管均在纵裂池内向上走行,到脑表面处与矢状窦相邻,再沿着脑沟向外侧走向AVM。所以,如果不追踪其来源,只从表面看这3条分支分血管的话,更像是汇入矢状窦引流静脉。而在实际手术中,因蛛网膜或软脑膜增厚覆盖这些血管,也增加了这些血管辨识的难度。

接着看大脑中动脉,可见大脑中动脉M1段血管走形及大小尚正常,但M2段、M3段血管较粗大,终点直接走向AVM内部。在此过程中,大脑中动脉发出4个分支,由近端向远端,分别标示为第1、2、3、4分支血管。

第一分支血管(下图箭头)在AVM下方走形,近端向远端管腔越来越细,符合正常血管形态,未参与AVM供血。

第二分支血管同样位于AVM底部,行程较短,管腔较第一分支粗,并未随着血管延长而变细。血管末端(下图红圈)穿出脑组织和硬脑膜,与临近颅骨板障静脉相连,因该影像去除了颅骨,所以无法继续追踪,也属异常血管。

从下方看第二分支血管走形,向后延伸直角拐弯后最终向脑表面走形。

第三分支血管(下图箭头)向AVM内走形,在AVM底部分成2支血管直接对AVM供血。

第四分支血管(下图箭头)最粗大,起自大脑中动脉主干反折处。

沿AVM由前外侧向后外侧走形,由深至浅,到达脑表面后,走形一小段后再次进入AVM,直接对AVM供血。

大脑中主干段(下图箭头)走形很长,血管粗细基本一致,末端进入AVM中心处(下图绿圈),是AVM主要的深部供血动脉。

如上所述,该AVM有多支血管供血,其主要来源于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其中大脑前动脉分支为主要的浅表供血动脉,大脑中动脉主要为深部供血动脉。

引流静脉(Draining Veins)

该AVM没有粗大的深部引流静脉,可见两条粗大的表浅引流静脉位于脑表面,按前后顺序分为第一引流静脉和第二引流静脉,后者通过侧裂、上吻合静脉最后都汇入矢状窦。

在AVM内部有两条明显的大静脉汇合至第一引流静脉(红色箭头),第一引流静脉主要引流AVM内侧血液。外侧部分仍有一个大静脉,由内向外走形,汇入第二引流静脉。

内侧主要由第一引流静脉(红色箭头)引流;外侧汇入第二引流静脉的血管(白色箭头)。

第二引流静脉位于AVM内部,管径粗大,到达脑表面时变细,汇入侧裂静脉。

AVM内部血管结构紊乱,血流复杂,CTA三维成像是静态成像,只能观察血管形态,无法直接明确血流走向。上述静脉引流方向是根据静脉管径粗细,与静脉窦的关系推测得出。例如,第二引流静脉与侧裂相连,而侧裂静脉向后走行直接演变成粗大的上吻合静脉,汇入矢状窦中。因该AVM没有深部粗大引流静脉,可推测侧裂静脉内血液向第二引流静脉分流的可能性较小。如果有DSA影像,可以通过观察造影剂的充盈顺序来确认血流方向。

总览


在了解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后,可看到该AVM根据供血动脉系统及引流系统不同,大致可分成两个部分,下图以白色虚线隔开,这两个部分均有“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组成。所以,可以把该AVM看成两个畸形血管团的组合,两者之间也有异常血管联系。正面看,可见两套供血动脉系统。

从背面看,可见两套静脉引流系统。

对该AVM经过抽丝剥茧,我们再次回到脑表面观察这个畸形血管团,可以看到更多解剖信息和细节,而这些对我们理解AVM的结构及手术治疗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小结


AVM是复杂的畸形血管团,在二维影像上无法完全理解它的结构,利用3D Slicer对AVM的CTA数据进行重建十分有价值,主要体现在:(1)三维影像较二维影像有高维优势,能展示更多的信息和细节;(2)Slicer使临床医生摆脱了对影像科专业设备的依赖,能随时随地、自由地且全方位的观察病变,拥有良好的交互性;(3)DSA影像是以二维影像观察病变内血流情况,三维CTA可作为补充;(4)三维CTA影像虽然是静态影像,但通过动、静脉走形,也可提供哪些是供血动脉,哪些是引流静脉,哪些是过路血管等参考。

后记


文中的图片效果是经过了反复调试结果,目的不只为展示AVM的结构信息,还要兼顾公众号文章质量以及读者阅读体验。在临床应用中没有必要去为了美观花费更多的时间,Slicer自带的几个预设(Preset)完全能满足需求。

端午节即将来临,还记得去年端午节公众号发布了《3D Slicer入门解惑篇》一文,转眼一年光阴过去了,再此,感谢大家的一路陪伴和成长,也预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参考书籍


M.T.Lawton, Seven AVMs—Tenets and Techniques for Resection,1st edition, Thieme,2014.

加入我们


为方便大家交流学习,已成立3个3DSlicer微信群,如您对3DSlicer有兴趣可以加caoyufu微信好友,经验证身份后可以入群交流。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3DSlicer社区(SlicerCN)。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