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版本:Slicer 5.6.2
问题描述:
从椎体的中间中心点O,往上下终板各做垂直轴,这个轴上的每一点的Hu值取出来,构建与距离之间的关系,由于数据样本比较多,手动标注不太现实。
例子:
示例数据如下:
软件版本:Slicer 5.6.2
问题描述:
从椎体的中间中心点O,往上下终板各做垂直轴,这个轴上的每一点的Hu值取出来,构建与距离之间的关系,由于数据样本比较多,手动标注不太现实。
例子:
是做单个椎体的还是所有椎体的?数据有多少?
基于图像处理的自动提取,椎体分割是关键步骤之一。以下是详细的分割流程,包括工具选择和具体方法:
Gradient Anisotropic Diffusion
。import SimpleITK as sitk
image = sitk.ReadImage("image_path.dcm")
smoothed_image = sitk.CurvatureAnisotropicDiffusion(image, timeStep=0.125, conductanceParameter=3.0)
Resample Scalar/Vector/DWI Volume
。Crop Volume
。Threshold
模块。thresholded_image = sitk.Threshold(smoothed_image, lower=150, upper=500)
方法 1: 半自动分割(推荐初学者)
Segment Editor
模块。Threshold
工具提取骨骼区域。Grow from Seeds
工具标记椎体感兴趣区域。Smoothing
工具修复边界。方法 2: 自动分割
connected_components = sitk.ConnectedComponent(thresholded_image)
labeled_image = sitk.RelabelComponent(connected_components)
Smoothing
。Export Segment
模块。sitk.WriteImage()
。这个流程既可用于单例分割,也可扩展至批量样本,通过自动化减少重复劳动并提高效率。如需代码细化或参数优化,随时提供详细说明!
下一步确定分割的中心点并计算垂直轴的HU值,需要进行编写代码并进行反复测试。
曹老师您好,这个是要做所有锥体的,因为要分析Hu值与距离的曲线关系,看斜率等变化趋势来判断骨质疏松的情况,现在是要实现这样一个自动化/半自动化的生成曲线的方法,目前是在一个样本上做测试,后续的数据量大概有几百个吧,预期曲线大概画了一下:
每一个椎体都需要单独计算并画图吗?
如果改为中心点上下每1mm(或其他数值)层面的Hu平均值是否可行?
如果是参考其他文献来做的科研课题,可以上传一下文献的原文。
思路分析:
从你的描述和图像来看,这是一个典型的医学影像数据处理问题,重点是从椎体中间中心点 (O) 向上下终板垂直取轴上各点的HU值,并分析它们与距离之间的关系。针对数据量大、无法手动标注的问题,这里可以考虑以下思路:
图像加载和分割:
椎体中心点计算:
以下是具体实现的可能工具或框架:
SimpleITK
读取DICOM数据。NumPy
、SciPy
实现插值与数据分析。Matplotlib
绘制结果曲线。可以设计如下自动化流水线:
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扩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