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 CT阈值在【-190,-30】HU区间的平均CT值

软件版本:slicer 5.6.2
问题描述:如果需要距血管周围一定距离内,在固定阈值范围的平均ct值数据,要怎么操作,感谢:pray:

比如这个直径3mm的血管,邻近血管壁的1mm排除,其周围距离为2mm蓝色立体空心圆柱区域内,阈值在【-190,-30】区间的平均ct值要怎么计算

思路:
1、Volume采样处理:层厚调节到0.625mm以下(血管分割的数据默认都应该在0.625mm以下,如果数据不统一,建议重采样处理,数据越薄,分割效果越好,对电脑硬件要求越高)
2、自动或半自动方式做出血管的分割(内部填充完全)Segment_1
3、(Hollow-inside furface)外扩1mm生成分割Segment_2,再外扩2mm得到新的分割Segment_3
4、应用新的分割去生成新的Volume(Mask Volume)
5、应用新生成的Volume生成阈值范围在【-190,-30】的分割
6、统计模块计算HU平均值


具体代码实施方案请加微信caoyufu

步骤 1:Volume采样处理

详细步骤

1.1 检查当前影像的层厚

在进行任何重采样操作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当前影像的数据层厚,以判断是否需要重采样。

  1. 加载影像数据
  • 打开 3DSlicer
  • 通过菜单栏选择 File > Add Data,然后选择并导入您的CT影像数据(例如,DICOM文件、NIfTI文件等)。
  1. 查看影像信息
  • 在左侧的 Data 模块中,找到并右键点击您的Volume节点(例如,CTACardio)。
  • 选择 Information,弹出影像信息窗口。
  • 在信息窗口中,查看 Slice Thickness(层厚)参数,确认当前的层厚值。

1.2 重采样(Resampling)影像

如果您的影像层厚大于 0.625mm,建议进行重采样处理。以下是详细的操作步骤:

  1. 打开“Resample Scalar/Vector/DWI Volume”模块
  • 在3DSlicer的顶部菜单栏中,点击 Modules
  • 在搜索框中输入 Resample Scalar/Vector/DWI Volume,并从搜索结果中选择该模块。
  1. 设置重采样参数:在 Resample Scalar/Vector/DWI Volume 模块中,您将看到多个参数设置选项:
  • Input Volume
    • 点击下拉菜单,选择您刚刚加载的原始CT影像(例如,CTACardio)。
  • Interpolation Mode
    • 选择 Linear(线性插值)。线性插值适用于连续数据,如CT影像,可以在重采样过程中平滑影像。
  • Voxel Size
    • 输入新的体素大小,确保层厚小于 0.625mm。例如,可以设置为 0.5, 0.5, 0.5,分别对应 X, Y, Z 轴的分辨率。
    • 注意:根据您的具体需求和影像特性,您可以调整这些值。确保 Z轴(层厚)小于或等于 0.625mm
  • Output Volume
    • 为重采样后的影像命名,例如,CTACardio_Resampled
  1. 执行重采样
  • 确认所有参数设置正确后,点击 Apply 按钮。
  • 重采样过程将开始,可能需要几分钟时间,具体取决于影像的大小和计算机性能。
  • 重采样完成后,新的Volume(例如,CTACardio_Resampled)将出现在 Data 模块中。

1.3 验证重采样结果

确保重采样操作成功,并且新的影像层厚符合要求。

  1. 查看新影像的信息
  • Data 模块中,右键点击新生成的Volume(例如,CoronaryArteries_Resampled)。
  • 选择 Information,查看 Slice Thickness 是否已调整到 0.625mm 以下。
  1. 比较原始影像和重采样影像(可选):
  • 您可以在 Slice Views(切片视图)中同时显示原始影像和重采样影像,比较两者的分辨率和细节,以确保重采样操作没有引入明显的失真或伪影。

1.4 保存重采样后的影像

为了避免数据丢失,建议保存重采样后的影像。

  1. 保存当前场景
  • 点击菜单栏中的 File > Save
  • 在弹出的保存对话框中,确保选中重采样后的影像(例如,CTACardio_Resampled)。
  • 选择保存路径和文件格式(如NIfTI .nii),然后点击 Save
  1. 命名和组织
  • 确保重采样后的影像名称清晰,便于后续识别和使用。

注意事项

  • 硬件要求
    • 重采样过程可能需要较高的计算资源,尤其是处理大尺寸影像时。确保您的计算机有足够的内存和处理能力,以避免长时间等待或程序无响应。
  • 数据一致性
    • 所有后续处理步骤应基于重采样后的影像(例如,CoronaryArteries_Resampled),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分辨率的统一。
  • 备份原始数据
    • 在进行任何数据处理之前,建议备份原始影像,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意外修改。

步骤 2:自动或半自动方式做出血管的分割(内部填充完全)——创建 Segment_1

详细步骤

2.1 打开“Segment Editor”模块

  1. 切换到“Segment Editor”模块
    • 在3DSlicer的顶部菜单栏中,点击 Modules
    • 在搜索框中输入 Segment Editor,然后从搜索结果中选择 Segment Editor 模块。

2.2 创建新的Segment

  1. 添加新的Segment

    • Segment Editor 界面中,点击 Add 按钮,创建一个新的Segment。
    • 默认名称为 Segment_1,您可以保持默认名称或根据需要进行更改。
  2. 重命名Segment(可选)

    • 如果需要,可以右键点击 Segment_1,选择 Rename,将其重命名为更具描述性的名称,例如 CoronaryArteries_Segment

2.3 使用分割工具进行血管分割

根据影像质量和血管的可见性,选择合适的分割工具。以下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

方法A:基于阈值的分割

适用于血管与周围组织在灰度值上有明显差异的情况。

  1. 选择“Threshold”工具

    • Segment Editor 的工具列表中,点击 Threshold
  2. 设置阈值范围

    • 在右侧的参数面板中,您将看到灰度值的滑块。
    • 确定血管的典型HU值范围
      • 冠状动脉在CTA影像中通常表现为高密度区域,HU值范围大致在 [150, 300] HU 之间。但具体数值可能因患者和扫描参数不同而有所变化,请根据实际影像调整。
    • 调整滑块
      • Minimum 设置为 150Maximum 设置为 300
      • 实时观察3D视图和切片视图中的分割效果,确保血管区域被正确选择。
  3. 应用阈值分割

    • 调整滑块直到血管区域被准确覆盖。
    • 点击 Apply 按钮,执行阈值分割。
  4. 查看分割结果

    • 在3D视图和切片视图中检查 Segment_1 的分割效果,确保血管区域被准确分割。

方法B:使用“Grow from Seeds”工具

适用于需要更精确控制分割区域的情况,特别是在血管边界复杂或与周围组织灰度值相近时。

  1. 选择“Grow from Seeds”工具

    • Segment Editor 的工具列表中,点击 Grow from Seeds
  2. 添加种子点

    • 内部种子点
      • 在3D视图或切片视图中,使用鼠标左键点击血管内部区域,添加一个或多个种子点。
    • 外部种子点
      • 在血管周围的非血管区域,添加背景种子点,以帮助分割算法区分血管和背景。
  3. 配置工具参数

    • 在右侧的参数面板中,您可以调整生长算法的参数,如平滑度、扩展范围等,以优化分割结果。
  4. 应用生长算法

    • 点击 Apply 按钮,执行基于种子点的生长分割。
  5. 查看分割结果

    • 检查 Segment_1 的分割效果,确保血管区域被准确分割,并与预期一致。

2.4 填充内部空洞

优化后的目标:使用 “Fill Holes” 工具在 “Smooth” 模块中确保 Segment_1 内部完全填充,无需进行额外的平滑分割边界操作。

  1. 选择“Smooth”工具

    • Segment Editor 的工具列表中,点击 Smooth
      • 注意:如果 Smooth 工具未显示,请点击工具列表下方的 Add 按钮,搜索并添加 Smooth 工具。
  2. 配置“Smooth”工具参数

    • Smoothing Level
      • 设置适当的平滑级别,例如 12。数值越高,边界越平滑,但可能会导致部分细节丢失。
    • Fill Holes
      • Smooth 工具的参数面板中,勾选 “Fill Holes” 选项。
      • Maximum Hole Size
        • 设置一个合适的值,确保所有内部空洞都被填充。根据血管的大小和影像分辨率,您可以设置为 50(单位为像素,具体数值根据影像分辨率调整)。
        • 示例:输入 50
  3. 应用平滑和填充操作

    • 点击 Apply 按钮,执行平滑和填充操作。
    • 这将确保 Segment_1 内部没有未填充的空洞,血管分割区域完全连通。
  4. 验证填充效果

    • 在3D视图和切片视图中检查 Segment_1,确保血管内部完全填充,无任何空洞。
    • 如果发现未完全填充的区域,可以调整 Maximum Hole Size 并重新应用 “Smooth” 工具,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

2.5 总结

通过以上步骤,您已经成功使用3DSlicer中的 Segment Editor 模块,采用基于阈值或种子点生长的方法,对冠状动脉进行了自动或半自动分割,并使用 “Smooth” 工具中的 “Fill Holes” 选项确保了分割区域内部的完全填充,生成了名为 Segment_1 的分割结果。

步骤 3:外扩生成 Segment_2Segment_3

详细步骤

3.1 打开“Segment Editor”模块

  1. 切换到“Segment Editor”模块
    • 在3DSlicer的顶部菜单栏中,点击 Modules
    • 在搜索框中输入 Segment Editor,然后从搜索结果中选择 Segment Editor 模块。

3.2 创建 Segment_2 —— 外扩1mm

  1. 添加新的Segment

    • Segment Editor 界面中,点击 Add 按钮,创建一个新的Segment。
    • 默认名称为 Segment_2,您可以保持默认名称或根据需要进行更改(例如,Segment_2_1mm)。
  2. 选择“Margin”工具

    • Segment Editor 的工具列表中,点击 Margin
  3. 配置“Margin”工具参数

    • Margin Size:输入 1
    • Margin Units:确保选择的是 Millimeters(毫米)。
    • Margin Type:选择 Expand,以将Segment_1向外扩展。
    • Master Volume:确保选择的是重采样后的影像(例如,CoronaryArteries_Resampled),以确保扩展操作基于正确的空间参考。
  4. 选择“Segment_1”作为操作对象

    • Segment Editor 界面的左侧,确保 Segment_1 被选中(高亮显示)。
    • 应用扩展
      • 点击 Apply 按钮,执行外扩1mm的操作。
      • 此操作将 Segment_1 向外扩展1mm,生成 Segment_2
  5. 验证 Segment_2 的生成

    • Segment Editor 界面的左侧,切换到 Segment_2
    • 在3D视图和切片视图中检查 Segment_2,确保其正确地覆盖了 Segment_1 并向外扩展了1mm。

3.3 创建 Segment_3 —— 外扩2mm

  1. 添加新的Segment

    • Segment Editor 界面中,点击 Add 按钮,创建一个新的Segment。
    • 默认名称为 Segment_3,您可以保持默认名称或根据需要进行更改(例如,Segment_3_2mm)。
  2. 选择“Margin”工具

    • Segment Editor 的工具列表中,点击 Margin
  3. 配置“Margin”工具参数

    • Margin Size:输入 2
    • Margin Units:确保选择的是 Millimeters(毫米)。
    • Margin Type:选择 Expand,以将Segment_2向外扩展。
    • Master Volume:确保选择的是重采样后的影像(例如,CoronaryArteries_Resampled),以确保扩展操作基于正确的空间参考。
  4. 选择“Segment_2”作为操作对象

    • Segment Editor 界面的左侧,确保 Segment_2 被选中(高亮显示)。
    • 应用扩展
      • 点击 Apply 按钮,执行外扩2mm的操作。
      • 此操作将 Segment_2 向外扩展2mm,生成 Segment_3
  5. 验证 Segment_3 的生成

    • Segment Editor 界面的左侧,切换到 Segment_3
    • 在3D视图和切片视图中检查 Segment_3,确保其正确地覆盖了 Segment_2 并向外扩展了2mm。

3.4 确保区域正确

  1. 检查分割重叠

    • Segment_1:原始血管分割
    • Segment_2:血管分割外扩1mm
    • Segment_3:血管分割外扩2mm(即总共外扩3mm)

    确保:

    • Segment_2 包含 Segment_1 且外扩了1mm。
    • Segment_3 包含 Segment_2 且外扩了2mm。
  2. 调整分割(如有必要):

    • 如果发现分割区域不准确,可以使用其他分割工具(如 EraseDraw)对 Segment_2Segment_3 进行微调,确保区域定义准确。
  3. 可视化验证

    • 在3D视图中,使用不同的颜色区分 Segment_1Segment_2Segment_3,以便更清晰地观察各分割之间的空间关系。
    • 确保 Segment_3 完全覆盖 Segment_2,并且 Segment_2 完全覆盖 Segment_1

3.5 总结

通过以上步骤,您已经成功地:

  • 创建了 Segment_2:通过将 Segment_1 向外扩展1mm,定义了血管周围1mm的区域。
  • 创建了 Segment_3:通过将 Segment_2 向外扩展2mm,定义了血管周围2mm的区域。

这些分割将用于后续步骤,以生成掩膜Volume并应用阈值分割。

步骤 4:应用 Segment Editor 中的 Mask Volume 工具生成新的 Volume

详细步骤

4.1 启用 Mask Volume 工具

  1. 在 Segment Editor 模块中,选择 Mask Volume 工具
  • Segment Editor 中,点击工具栏上的 Mask Volume 工具。

4.2 配置 Mask Volume 参数

选择输入和掩膜 Volume

  • Input Volume:选择您希望进行掩膜的原始 Volume(例如 CoronaryArteries_Resampled)。
  • Mask Volume:选择 Segment_3 作为掩膜,即您创建的血管外扩 2mm后的分割区域。

设置 Fill Value

  • Fill Value:设置为 -1000(如果是 CT 数据)或 0(如果是 MRI 数据)。
    • 对于 CT 数据,您通常使用 -1000,因为这个值对应于空气的 HU 值。
    • 对于 MRI 数据,使用 0,因为 MRI 数据没有像 CT 那样的 HU 值,而 0 通常表示背景或非组织区域。

设置 Operation

  • Operation:在此选择 Fill insideFill outside,这决定了掩膜操作的填充区域:
    • Fill inside:在掩膜区域内部填充 Fill Value(例如 -10000)。
    • Fill outside:在掩膜区域外部填充 Fill Value。如果您希望在 Segment_3 区域内部保留血管并清除其他区域(即血管区域外的背景部分),请选择 Fill inside

4.3 执行 Mask Volume 操作

  1. 点击 Apply
  • 完成参数设置后,点击 Apply,执行 Mask Volume 操作。
  • 该操作会创建一个新的 Volume,保留掩膜区域(根据 Fill insideFill outside 的选择),并应用相应的填充值。

4.4 保存项目

  1. 保存当前项目
  • 在菜单栏点击 File > Save,保存新的 Mask Volume 和其他相关数据。

步骤 5:应用阈值工具生成新的分割【-190,-30】

详细步骤

5.1 添加新的分割 Segment_4

  1. 进入 Segment Editor 模块
  • 确保您已经在 Segment Editor 模块中,并且已经生成了 Mask Volume
  1. 创建新的分割 Segment_4
  • Segment Editor 的分割列表中,点击 Add 按钮,创建一个新的分割区域,命名为 Segment_4
  1. 选择 Segment_4 进行编辑
  • 确保 Segment_4 处于选中状态。

5.2 配置阈值范围

  1. 选择阈值工具
  • Segment Editor 工具栏中,选择 Threshold 工具。
  1. 设置阈值范围
  • Threshold 工具的参数面板中,设置 Lower threshold-190Upper threshold-30,即提取该范围内的灰度值部分。
  1. 选择适当的分割操作
  • 确保选择 Binary 分割模式,以便提取灰度值范围内的区域。
  • 选择 Segment_4 作为目标分割区域。

5.3 应用阈值工具生成新的分割

  1. 点击 Apply
  • 设置好阈值范围后,点击 Apply 按钮。
  • 此操作会根据设置的阈值范围(-190 到 -30)提取血管区域,并将其添加到 Segment_4 中。

5.4 验证分割结果

  1. 检查分割区域
  • 使用 切片视图3D 视图 检查 Segment_4 的分割结果,确保新生成的分割区域包含正确的血管部分。
  • 如果分割结果不如预期,您可以调整阈值范围或对分割区域进行进一步优化。

步骤 6:使用 Segment Statistics 模块计算平均 HU 值

详细步骤

6.1 打开 Segment Statistics 模块

  1. 进入 Segment Statistics 模块
    • Modules 菜单中,选择 Quantification 下的 Segment Statistics 模块,打开统计计算界面。

6.2 配置 Segment Statistics 模块

  1. 选择 Segmentation(分割区域)

    • Segmentation 参数中,选择您创建的分割区域 Segment_4
  2. 选择 Scalar Volume(标量体积)

    • Scalar Volume 参数中,选择您在 步骤 4 中创建的 Mask Volume,即应用了外扩 2mm 分割后生成的新的体积数据。
  3. 选择计算统计内容

    • 确保选中 Mean 作为计算统计项。这将计算 Segment_4 区域内的 HU 平均值

6.3 执行计算

  1. 点击 Apply
    • 配置好 SegmentationScalar Volume 后,点击 Apply 按钮,执行统计计算。

6.4 查看统计结果

  1. 查看输出表格

    • 完成计算后,结果会显示在界面下方的 Output Table 部分。您会看到一个表格,其中包括 Segment_4 区域的 Mean 值,即 HU 平均值
  2. 导出统计结果

    • 如果需要,您可以将该表格导出为 CSV 文件。点击 Export 按钮将数据保存为表格文件,以便在 Excel 或其他分析软件中查看。